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?笔者的答案是幸福。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!究竟什么是幸福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。
历史上所有哲学学派都曾对幸福的含义进行过分析。杰出哲学家康德说,幸福是世界的钥匙。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肯定说,为幸福而斗争是所有人生活的目标。亚里士多德认为,幸福是所有人的最大财富和最终的目标;它不是一种占有物,而是从个人生活经验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状态。毕达哥拉斯努力确定规范幸福的法则,因此对生活中每天的事情之间不变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研究,最后确定人的最大幸福是自己取得的成就。
至今,人们仍然没有停止对幸福的研究和探索。科学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,不仅研究出了衡量人类幸福高低的幸福指数,而且发明了人类的幸福公式。
前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的,其计算公式是:总幸福指数=先天的遗传素质+后天的环境+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,英文表达:H=S+C+V。
后者是英国心理学家发明的,其表述是:幸福=ΚP+5E+3H。其中P表示个性,包括对生活的看法和适应能力,E代表生存状况,包括健康、经济稳定和友谊,H代表更高层次的需要,包括期望、自尊心、事业心和幽默感。
人类寻求个人幸福的无止境欲望导致出现无数获得幸福的处方,从不同的方法,到各种药物,甚至不惜动手术,来改变外表,以使自己达到感觉幸福的目的。绝对观念上的幸福是不存在的。更多的是一种安逸状况,它可以反映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拥有的积极情感,例如可以感觉到的欢乐和乐观情绪。事实是没有使我们能够认识幸福的公式和药方。
幸福存在于生活中人的任何一种表现之中。古巴心理学家曼努埃尔·卡尔维尼奥说过,幸福不是目的地,而是一种航行方式;当建造幸福时我们是幸福的,因此不应说我希望是幸福的,而应说我在建造自己的幸福。
我们的结论是:幸福是人的一种情绪,这种性情是积极乐观的;幸福是人的一种心境,这种心境是愉悦轻松的;幸福是人的一种价值观,这种价值观是符合人类共同的愿望的。总而言之,幸福的人是自由的、快乐的、健康的、积极的、有梦想的。
我们的教育目的,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。孩子只有成为幸福的人,他的未来是才是光明的。如何培养幸福的孩子?这就要从培养孩子的幸福品质入手,逐步构建起能够支撑孩子幸福未来的大厦。
通过上面的讨论,我们知道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,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。幸福状态易来易失,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,孩子欢喜雀跃,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。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,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。这种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,我们称之为幸福孩子的三大支柱。
一是健全的人格,包括独立精神、远大理想、坚定信念、平和性格、高雅情趣等。二是良好的习惯,包括生活习惯、学习习惯、运动习惯等。三是全面的素质,包括心理素质、智力素质、综合素质等。
这三种幸福品质也是现代教子的三大主要任务,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三部分重点讨论。(孤烟直 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)
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(zhihuishan2013)后,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,即可得到相应资源!
公开课、作文、复习、试卷、知识点、活动、拼音、字母、钟表、看图写话、故事、双语故事、成语、常识、APP、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百家姓、三字经、唐诗三百首、自助查询、超级口算